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www.txbyjgh.com/m/<
八道河法庭坚持能动司法,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到村,变被动审判为主动服务,通过做到三个全覆盖、理顺三项流程,打造三大亮点,走好走实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年以来共审结各类案件件,保持一审服判息诉率95%以上,调撤率始终85%以上,无发回重审及改判案件。
01
坚持因地制宜,做到三个全覆盖。
八道河法庭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多为山区,共有34个行政村,行政村之间交通不便,人居分散,总人口5.18万人,80%以上人口为满族,民族认同感强,讲乡情,重宗族的地方特色明显。结合这一情况,八道河法庭主动延伸服务,在乡镇党委的支持下,将矛盾纠纷化解阵地设在老百姓家门口,并实现了调解场所、特邀调解员、包联责任全覆盖。一是调解场所全覆盖。在34个行政村设立“满乡情调解室”,悬挂统一标牌,配备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统一工作规范和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制定《满乡情调解室工作手册》,固化管理规范、职责分工,统一配备《矛盾纠纷化解登记本》、常见法律知识宣传册等办公用品。赋予调解室诉讼服务指导、诉前纠纷化解、协助送达执行等多项职能。二是特邀调解员全覆盖。在各村共聘请34名乡贤志士、村两委班子成员、宗族长者担任“特邀调解员”,作为法庭靠前发现矛盾纠纷的触角,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掌握情况熟、资历威望高、发现问题早、距离群众近的优势,与法庭双向互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苗头,提前介入疏导化解。三是包联责任全覆盖。八道河法庭有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3个人分包34个行政村,在各村公布24小时服务热线,制定《特邀调解员花名册》,包联责任人每月至少走访包联村一次,开展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培训,指导村委会依法履职,对各村矛盾纠纷类型和调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指导,不断提升基层自治组织自治水平。
02
着力分类施策,理顺三项流程。
根据农村常见的矛盾纠纷类型特点,分三种方式开展纠纷化解工作。一是重点案件联动调处。对于党委工作重点领域案件以及持续时间长、涉及专业知识的矛盾纠纷,充分发挥部门间联动协调机制作用,与司法所、派出所、国土资源局、妇联、青少年发展中心等部门协调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开展调处工作。二是苗头期矛盾协助调处。对群众直接申请村里调解的纠纷,经特邀调解员报告后,法庭提前介入,派出包联责任人到村里巡回调解。包联责任人对纠纷实行首任负责制,持续跟踪协助调处,直至矛盾纠纷完全化解,引导当事人依法确定调解协议内容,充分运用司法确认机制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三是起诉案件多轮调处。当事人直接到法院起诉的案件,法官了解案情后,确定争议焦点,释明法律要点,由法庭为当事人厘清法律关系,明确责任义务,开展第一轮调解。对于“斗气”官司、家庭矛盾纠纷等案件,经过甄别或双方当事人同意,由基层法庭委托“满乡情法庭调解室”运用村规民俗、乡情感化开展第二轮调解。最终由法庭和特邀调解员组织到庭开展情理法相结合的第三轮调解,调解未果当场立案、依法审理。
03
注重结果运用,打造三大亮点。
坚持延伸司法服务与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相结合,充分运用调解结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打造示范调解室。八道河村特邀调解员马建宝,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多年来奋战在调解一线,自聘任为法庭特邀调解员后,加大了与法庭的配合力度,提高了调解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年以来,化解涉及农村赡养、土地、相邻、彩礼等难解案件余起。八道河法庭选树“老马满乡情调解室”为示范调解室开展经验推介工作,组织其他村特邀调解员分批参观学习,共同交流借鉴,组织座谈会5场,开展经验分享3次,将调解案件以案例集形式制印成册加大宣传力度。省市县领导多次到参观视察,对调解室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二是打造以案释法宣讲机制。八道河法庭每季度对受理案件类型进行分析,对增长速度快的案件类型开展进村普法活动,通过案例讲解、法律知识宣传、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开展立体化宣讲。年以来八道河法庭受理的涉及未成年健康权纠纷案件逐年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八道河法庭不仅向学校,派出所,教育局发出司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