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朝盛世不仅以胖为美,发髻也是身份的象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http://www.t52mall.com/

导语:

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存在过无数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审美、经济与特点,也都给现在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瑰宝,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要说女性最喜欢的朝代,唐朝绝对排得上号,而且还能够位居前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的唐朝女子以胖为美,而且还因为当时的发型跟现在相比有着十分多的相似之处,例如现代人都会做的染、烫、拉等。

其实唐代不同时期的女子发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我们也能从这些差异上感受到大唐时期的繁华与鼎盛,让人看着都觉得十分感慨万千。

01:初唐时期

作为刚刚安定下来的唐朝初期,人口数量还相对较少,女子自然而然成为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之一,需要分担一部分的事务,只不过比起男子的活来说,会相对细腻、简单一些,例如:家禽的饲养、缝补衣服等等。

这也就导致了如果她们选择向下垂直的长发的话,在劳作过程中进行低头弯腰等会很不方便,也容易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初唐时期,女性的头发都是偏向上盘起来的,可以说是很开创性的一种发型,也为此后唐代女子的发型打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

在唐高祖时期,随着女性盘发的发髻越来越高,款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还开始有了代表身份象征的发髻。就像如果是身材地位较高的贵族女子,多会选择向上盘成类似云朵的形状,简称为“云朵髻”。

还有一种“螺髻”在贵族女子中也是十分受欢迎,不仅因为它需要将头发用黑丝带先束缚起来,再通过编盘的方式形成螺壳的形状,而且它能够很好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给人感觉十分高挑、脸型瘦小的感觉。

02:盛唐时期

随着国力越来越鼎盛,长安城变成了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化大都市,类似于现在的北京。这也就意味着外来文化越来越多,能够与唐朝的文化进行交流、融合,从而形成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例如当时最为流行的倭坠髻,也称鸟蛮髻,是通过将头发从两鬓梳到脑后,再向上暑期,在头顶上弄出一个或者两个向前方低下来的发簪。这个发型其实在现在出土的盛唐女陶俑中就十分常见,不仅与唐代女性圆润、饱满的脸颊相匹配,而且还能够展示当时唐人的生活幸福。

还有一种受到大家喜爱的是双环忘仙髻,也是将头发分成两股,用黑带束缚起来变成环形,高高屹立在头顶。但是这种发髻属于比较夸张的类型,基本上只有舞女才会去使用,或者是一些未婚的少女,希望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发髻上还会添加许多金属丝一类的东西作为支撑,使得整体看着更加的富贵、丰满,也更加适合唐朝女性以胖为美的需求。

03:晚唐时期

无论是多么繁华的时代都会有衰败的一天,唐代也是如此。而唐朝女子随着这衰落之风也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发型开始从最开始的向上变成了向下梳的趋势。

坠马髻就是其中作为显著的发型之一,这种发型位于头顶一侧的正下方,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唐朝烽烟四起,女子们也要跟随着颠沛流离,如果选择散开的发型十分的不方便,而且正下方的位置也便于打理,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

其实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晚唐时期的女子又开始成为了家庭的生产力之一,编织、饲养等依旧是她们的工作,所以发型自然也就要跟初唐时期一样,以方便、简单为主,但是也还是需要体现女性的立体美,而不是乱七八糟、不成体统。

结语:

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而唐代女子的发髻则是代表之一。就像初唐时期干净利落的发簪,也意味着当时女子的社会地位与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但是到了盛唐时期,配饰和发簪开始越来越多,从侧面也反映着科学、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繁荣发展。

而晚唐时期的梳散与向下,虽然印证着当时社会的风雨缥缈,但是也让人不禁感慨:一个鼎盛的朝代就这么由盛而衰,这其中的发展变化又岂是简简单单几种发型、几句话所能讲得清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