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长城证券)
1.回顾:车市政策托底,结构性亮点显现
1.1行情回顾:下半年车市复苏明显,板块表现优于市场
全年汽车(申万)板块下跌20.1%,跑赢沪深指数1.5%。1)上半年我国车市受到疫情反复干扰:年3月中旬一汽集团在长春多家工厂受到疫情防控要求停产,3月下旬上海疫情防控开始影响上海及江浙沪地区汽车产业链正常开工。年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万辆,同比分别-46%/-47%,环比分别-46%/-48%,月销量绝对值创下年2月疫情以来最低水平。2)推动复工复产叠加政策刺激,6M22以来车市逐步恢复:年4月上海疫情达峰后,国家多措并举,从人员复工以及物流保通保畅等方面帮助受影响的汽车产业链企业复工复产。5月底财政部等部委出台亿阶段性购置税减免措施,随后各地方政府及车企积极跟进出台相关促进汽车消费措施。6-9月乘用车批零同比数据逐渐好转,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分别+24%/+30%/+32%/+26%,零售销量(终端上险数)同比分别+14%/+9%/+18%/+9%。10-11月终端零售受疫情反弹影响略有下滑,零售销量同比分别-1.3%/-7.9%。12月终端市场秩序恢复,叠加购置税新能源国补退出影响,零售表现优于批售(批/零售同比分别-6.7%/+11.5%)。
基金持仓比例仍有提升空间:结合半年度数据及季度数据看基金持仓趋势,基金汽车板块持仓比例占流通A股比例均于年以来缓慢抬升,3Q22汽车板块基金持仓为1.1%,相较当前板块市值占比2.6%仍有提升空间。
年北上资金积极增配汽车零部件与两轮车。年全年陆股通汽车标的中26.7%(27/)获得北上资金增持。从增持比例来看:1)汽车零部件与两轮车企业获得较大增持:福耀玻璃、双环传动、爱玛科技、钱江摩托增持幅度靠前(增持幅度分别为6.9pct/4.5pct/7.6pct/4.0pct);2)宇通客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等整车企业普遍被北向资金减持。
1.2市场格局: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新能源及出口表现亮眼
自主品牌总体份额提升,合资普遍表现较弱
1)自主品牌总体份额提升,内部略有分化:年1-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实现销量.2万辆(同比+23.1%),市占率为49.9%(同比+5.5pct),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分别实现销量.3万辆/.8万辆/.9万辆(同比分别+.5%/+32.7%/+15.6%),市场份额同比分别+4.5pct/+0.8pct/+0.3pct,吉利/长城市场份额同比分别-0.1pct/-1.1pct;2)头部合资品牌承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三家头部合资品牌市占率同比分别-0.7pct/-0.2pct/-1.2pct。
新能源保持增长态势,出口创历史新高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明显,纯电动车表现强劲。年1-12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量.9万辆,同比+96.4%,市场渗透率为27.8%,同比+12.3pct,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强劲;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提升明显,1-12月实现销量.3万辆,同比+84.1%,销量占比为21.4%,同比+8.6pct。
年我国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出海成效显著。年我国汽车出口保持较高水平,1-12月我国乘用车出口实现销量.9万辆,同比+56.7%,出口占比为10.7%,同比+3.2pct;其中新能源出口增量明显,1-12月新能源出口65.1万辆,同比+.8%,占乘用车出口比例为25.7%,同比+7.4pct。
自主品牌处于强势新车周期,加快电动车新品推出
对主流车企年1-12月上市新车进行统计,自主品牌中的长安、长城、吉利、奇瑞新品较多,且相较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推出节奏明显较快。经不完全统计,年即将上市车型中纯电车型占比约50%。
2.预测:总量不悲观,结构上新能源增势不减、头部合资有恢复空间
2.1总量的中长期展望:中期更新需求加速释放+长期保有量提升逻辑仍将支撑车市需求总量创新高